2019-06-21 10:26 来源:广州日报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九三学社中央、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年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将于6月22日下午举办。广州日报社将在本次“创交会”上举办“2019生命科学与健康·创新论坛”。论坛由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工作室承办,将邀请生命科学领域顶级专家,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以及医疗产业相关领航企业代表出席,围绕生命科学与健康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趋势及前沿技术探索等话题进行主题发言,并充分展示产学研最新发展成果。
其实,近年来,随着广东建设高水平医院和高水平临床专科的持续推进,各医院也在不断发力提升自己优势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高水平医学科研创新平台,取得了一批批令人瞩目的成果和突破。
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工作室推出“名院科创巡礼”系列报道,扫码可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创新引领 构建呼吸健康产业生态圈
在世界上首先自主研发裸眼3D腔镜实时显示体系,红外热成像探测下肢深静脉血栓技术推广、呼吸系统传染病院感防控技术、超声雾化仪、膈肌功能检测管、多功能无创正压通气面罩系列、吸入药物研制、专利多重分子检测试剂与设备研制、专利多重病原流式检测技术与设备研制、专利创新样本处理技术与产品研制等多项科研成果实现有效转化,打造国家级呼吸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及10亿级呼吸系统传染病疫苗产业基地。(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治疗慢性肾病 改写全球指南
慢性肾脏病是涉及我国1.2亿人群的常见疾病。南方医院肾内科、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是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器官衰竭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肾脏病临床重点专科。研究团队在侯凡凡院士的带领下,经过数十年系统研究,揭示了我国人群肾脏疾病的发病规律,创新了肾脏病临床防治策略,降低了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团队撰写“重大疾病咨询报告”3份为制定国家卫生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项预防晚期慢性肾脏病发展至尿毒症的研究结果被列入了“全球肾脏病临床治疗指南”,在全球应用;“补充叶酸防治高血压人群慢性肾损伤”的研究成果则为社区人群预防慢性肾脏病提供了新策略,已在全国应用。(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罗卫红、李晓姗)
破解肝癌“身份指纹” 让晚期肠癌疗效更佳
“分子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个体化诊疗中的应用研究”项目,创新了基于分子标志物的消化系统肿瘤早诊及预后预测方法,早期肝癌“身份指纹”获破解,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同时,该团队创建了分子标志物指导的消化系统肿瘤个体化治疗新策略, 晚期肠癌治疗可量身定制,提高了疗效。(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余广彪、杨森)
监测四大眼病 “AI眼科医生”立功
在全世界人工智能眼科领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何明光教授团队早已声名远播,从2012年开始研发至今短短七年多,他们开发的眼科人工智能系统,做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通过研究人群和临床测试严格验证,他们所创造的AI眼科医生,可以同时监测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白内障四大眼疾。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海量临床数据,采集了国内多个医疗机构20万“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招募20余名临床医生对数万张眼底彩照进行中心化的标准分级,构建出同时监测多种眼病(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白内障)的智能分级系统,为我国远程医疗及人工智能在眼科的应用推广,为眼病筛查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邰梦云)
在家吞颗胶囊做胃镜 医生远程阅片快又准
我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约40万人,占全世界胃癌病例的40%以上,但早期诊断率却不足10%。早期胃癌通常没有症状,只能通过胃镜筛查,而传统胃镜不舒服、接受程度低。现有的胶囊内镜检查仅解决了胃镜检查的舒适性问题,检查中产生数万帧的图像需要阅片医生花大量时间肉眼筛查判断,极易疲劳漏诊,依然不够便捷,难以普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刘思德团队研发的“智能胶囊胃镜系统”,受检者可脱离医院,在家吞服胶囊并与手机连接,随后用手机将胶囊拍摄的胃部图片,通过智能阅片系统将图像远程传送给医生,可以远程阅片诊断,将报告发送至受检者手机,全程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病人的不适感。(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王馨珂、李晓姗)
从免疫学角度 重新认识常见儿童疾病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研究所研究员张玉霞所领导的实验室,主要从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实验动物学方面去研究人类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机制。团队开展自身炎症性疾病的相关研究,以期为免疫缺陷患儿的诊疗提供明确的理论依据;也正利用单细胞组学的手段来重新认识炎症性肠炎、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及胆道闭锁等临床常见的儿童疾病,可能将为这些常见疾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 通讯员黄海)
发现血小板新功能 为血管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血小板最为人所知的作用是凝血。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研究所邓伟豪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证实,动物体内发生血管损伤时,血小板会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修复损伤,更首次发现,血小板可以抑制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避免血管变窄。研究还揭示了,糖尿病患者血小板中一种特定RNA量少是糖尿病患者易出现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为糖尿病合并血管疾病提供新的靶点和治疗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临床研究杂志》上。(记者伍仞)
上一篇:胎盘干细胞能救心梗病人
下一篇:肠癌手术不留切口 减少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