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1 10:50 来源:人民网
核心阅读
为开展普惠养老,武汉进行了探索:市社会福利院有个“双子楼”,一栋公办公营,面向特定的困难老人,另一栋则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床位根据市场定价,面向全社会;智慧居家养老项目走进社区,支持老人就近、就便在机构、家庭之间自由选择,在家里也能接受送餐、照料等上门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医养深度融合,提升普惠养老服务质量。
老龄化进程持续,“确保老有所养”愈发成为紧迫的任务。有的地方,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民办养老院又价格偏高……养老机构“住不上”“住不起”“住不好”,成为摆在一些老年人面前的难题。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将围绕“政府支持、社会运营、合理定价”深入开展城企合作,力争到2022年,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实现普惠性养老床位数量、服务质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提升”,企业建设运营成本、服务价格“两下降”,民众对社会养老服务“一满意”。
作为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首批城市,武汉是如何满足养老需求、改善养老体验的?日前,城企联动普惠养老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武汉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解读政策,分享经验。
双子楼养老院,一栋公办公营,一栋政企合营
“人口老龄化上升期,伴随着我国家庭结构小型化、少子化的趋势。老年人及其家庭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需求不断上涨。”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传统上,政府主要承担基本养老服务职能,包括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给予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护理补贴等。
面对日益旺盛的养老服务需求,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供给。从2013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89亿元,支持农村敬老院、公建民营等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并带动大量地方投资共同参与。
“普惠养老服务,是在基本养老服务之外,面向广大老年人的、靠市场供给、由政策引导的一种服务。”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人口发展处副调研员王谈凌说,政策支持的结果就是价格可负担,服务价格与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退休金、CPI变动等挂钩,让普通群众、工薪阶层买得到、买得起、买得放心。
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武汉市社会福利院综合大楼,是气派的“双子楼”结构。副院长王志平介绍,大楼分为两栋,其中福康楼经营模式为公办公营,有床位814张,价格为每张1800元到4000元不等,主要接收“三无”(特困人员)对象,及失能、失智、高龄的社会代养老人;福寿楼经营模式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交给社会资本运营管理,床位规模为1252张,由企业根据市场自主定价。
“武汉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高龄、空巢以及家庭小型化等特点集中,城市养老服务的需求旺盛、家庭自给能力弱、购买力强。”武汉市民政局副局长张明武说,城市与有能力、有经验的企业对接,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有利于切实解决“买不到”“买不起”等问题。
互通互融,1张机构床位激活10张家庭床位
“太感谢智慧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中心了,我们子女省了不少力气。”武汉市民王女士说,服务中心不仅可以24小时集中看护,助餐、助洁、助医、进行健康管理,还能通过智能终端第一时间进行呼叫、提供上门服务。
王女士的母亲纪大妈,于5年前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子女们因为平时工作忙,便雇人照顾,但前后换了30多个保姆,都不满意。子女们又将老人送到位于郊区的养老院,没想到刚住了一周,老人就吵着要回家,子女们只好把老人接走。
去年10月,王女士看到了青山区悦达社区的智慧居家养老项目,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母亲送了过来。“价格比养老院和雇人都便宜,但服务反而更加周到。最关键的是,它离家近。”这个选择,让老人和子女们都很满意。原来,这个养老项目既有20张床位,可以提供24小时照料,也有各种面向居家养老的上门服务。王女士的母亲可以在养老床位、家庭之间自由选择,住在家里也能接受送餐、照料等上门服务,实现了居家养老。
据了解,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的一种新型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广义上,居家养老不仅是指住家里养老,也包括在家庭附近的社区养老。
“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同时也是最薄弱、最难突破的领域。”武汉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底,武汉获批中央财政支持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借助“互联网+”,武汉打通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利用传感设备、定位终端、电子地图、可视呼叫、APP等,着力打造“虚实互通、家院互融”的“家庭养老院”,将养老机构的专业养老服务配送给老人,并进一步实现精确化、标准化、低价化。
截至目前,武汉已建成8个区级统分结合平台、54个服务网点,签约各类线下服务商1800个。依托“家庭养老院”,武汉不仅将为3.3万名政府补贴老人、近50万社会老人带来更加精准的居家养老服务,还显著节约了家庭、企业和政府的投入成本。
根据测算,如今一名中轻度失能老人入住养老院,月均费用在3000元至5000元。而通过“家庭养老院”提供服务,每月仅需花费1500元至2000元。通过大数据和呼叫平台,服务人员与老人的配比也从1∶5提高到了1∶10,企业人力成本显著降低。
对于政府来说,新投资建设机构养老院,每张床位需要约20万元。而投资200万元建设一个拥有18张床位的中心辐射式服务点,相当于在周围形成150张至180张“家庭养老床位”,性价比大幅提高。
福利院内设老年专科医院,医养结合一站通
医养深度融合,是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老龄化的过程中,慢性病患病率高成为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副司长蔡菲介绍,2.49亿老年人中有近1.5亿患有慢性病,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达到4000万左右。
随着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在专项行动中,医养结合的主要方式包括加强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加强社区和家庭的健康管理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鼓励兴办医养结合机构等。
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5层的武汉济民老年医院康复科,护理师正在为几位老人做针灸理疗。武汉市社会福利院院长冯云介绍,该医院是社会福利院内设的一所集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于一体的公办非营利性二级老年病专科医院,主要收治对象为市社会福利院社会保障的养老人员、周边社区居家养老人员、老年慢性病患者、临终关怀患者、脑卒中偏瘫患者等,力争实现“治病不出门,医生到床前”的医养结合新模式。
去年6月,武汉济民老年医院和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式签约组建“医疗联合体”,武汉市社会福利院的老人及特困人员能够享受到三甲医院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武汉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坚持试点先行,探索建立了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的居家养老签约服务、日托养老协议服务、机构养老托管服务、医疗机构直接开展健康养老服务等4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目前,全市20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组建1533个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家老人20.7万余人,有5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老年康复床位1535张。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31日 11 版)
上一篇:科学家:远离癌症应当这样吃
下一篇:多管齐下打造直销行业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