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1 10:14 来源:人民网
职场中的人形形色色,有些兢兢业业,有些却在“混日子”:他们对自己职能以外的事不闻不问,甚至对份内事都是马虎应付,更谈不上主动学习和帮助其他同事。最近一项全球调查数据也显示, 1.9万多名员工中,只有16%的员工充分地投入到了工作中,“混日子”的人不在少数。这些“混日子”的人都啥心态,又该如何对症下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肖震宇对此进行了分析。
1.工作久了,职业倦怠。就像同一样东西每天吃会厌倦,如果一个人的工作内容长时间都不变,就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这是“混日子”最常见的原因。一般来说,职业倦怠多发生在工作5~10年的员工身上,他们的岗位、职务都没有发生过变化,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事,很难再调动起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用人单位可以帮助这些“老员工”找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对其所做的工作表示认可,让员工知道“你做的工作很重要”;此外,还可以适时进行轮岗和换岗,帮助员工提升工作新鲜感、兴奋性;对于工作时间久且表现出色的员工予以适当的提升或加薪。员工本身也要主动调整心态,给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增加工作动力。
2.出于无奈,被迫就业。有些人的工作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比如想成为设计师的人迫于现实压力,找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后勤工作,在工作中没有激情,甚至抗拒,于是表现出“混日子”的状态。如果现实无法改变,建议这类人做做就业咨询,去发现现有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在工作中也可以多结交朋友,让自己融入现有集体,找到“归属感”,因为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团体的一分子时,才会有较强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3.人事变化,难以磨合。有时候单位的人事变动也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如原来关系较好的同事离职,来了大批新人,和不熟悉的人相处,较难磨合;或是换了领导,“新官上任三把火”,新领导对员工要求比较严格,让有些人无所适从,影响工作热情。面对这种情况,单位的人事部门需要多做协调,可以开展一些座谈活动,让新员工、新领导与老员工尽快熟悉起来,度过磨合期。为了增强凝聚力,新领导和员工应找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比如团结一致提高业绩后,大家的收入都会增多;也可以树立“共同对手”,看兄弟单位取得了哪些成绩,自己要迎头赶上。
4.付出得多,回报得少。付出与回报不对等是员工“不想干活”的重要原因。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在工作中付出很多,但收入、福利等没有“跟上”,很容易受到打击,消磨度日。如果只是个别人觉得工资低,那员工该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工作风格有问题,比如太过低调,做了很多工作不留名;又或是做了很多无用功,虽然自己很累,但对整个工作进展并没有帮助。这时应及时调整,多与领导、同事沟通,摸清自己的定位和价值。如果员工“混日子”很普遍,那就是单位的奖惩机制出了问题,为了提高员工热情,管理者应调整制度,奖勤罚懒,公平竞争。▲
上一篇:疯抢T恤衫,卖的是焦虑
下一篇:鱼刺卡喉喝醋塞馒头?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