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医药保健。
产区行
医药保健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医药保健 > 专题 > 正文

从“乡野味”中品出“发展味”

2018-09-27 09:57        来源:

  中国食品报经济观察讯 自从在小区门口的餐馆里吃了一小盘26块钱的香椿炒鸡蛋之后,笔者就留意上了有关“野菜”的新闻。近日,陕西有记者走访菜市场,发现其他青菜价格还都正常,香椿一斤达到了11块钱,报道说,香椿在有的地方每斤30~40元,“价格直逼牛羊肉”。

  春风吹醒万物,香椿、苜蓿等野菜在都市大受欢迎,价格贵过肉。同时,小米玉米和荞面莜面等秋田杂粮也以较高的价格受到市民欢迎。按供求说,应该是供不应求的结果。从现象直观,似乎是一种轮回,原来是生活好,才吃细粮,生活不好,才吃粗粮。现在呢,生活好了,清油白面大鱼大肉又不能无限度地吃,于是,追求健康饮食的人们便想起了一度被遗忘的“野生营养餐”“杂粮养生经”。一把香椿虽然贵得让人越发“怀念童年”,玉米棒子、杂粮面也有着骄人的价格表,但让人难以抗拒的,是它们真野生、纯家养、无污染的本色和吃出田野味道的丰润质感。这也就是高质量生活亦即美好生活的指向所在。

  如果能够吃出健康,能够通过种种植物“野味”来调和餐桌味道,能够激发人们对乡土田园的温润回忆和温煦期待,同时又能够给相关经营者特别是那些挑着担子、拉着车子进城来卖菜卖面的“老农民”以劳动回报,不也是一种城乡互动的典型案例?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时令野菜,也有些可以长期保存的杂粮类吃食,稍稍经过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的过滤,便能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其高价有合乎市场规则的道理所中国食品网在,也同时折射着这个阶段城乡经济的发展。

  如今菜篮子、米袋子已经一定程度上呈现规模中国食品网化、工业化生产和供销状态,从蔬菜大棚、合作社到超市、菜市场,距离越来越短、消费越来越便捷,但总给人一种感觉,是其中的野生质感和家常味道少了些。有人买菜,专挑进城摆摊的个体菜农或者规模不大的小菜贩购买,看重的就是那种自种自收、一苗一垄从土地里耕耘收获的小农生活,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无言对话。而这一点,在快节奏、大体量的供求结构中,是难以实现中国食品网的。同样,不管是香椿这样的时令野菜还是五谷杂粮,尽管早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产业化“制造”流程,但要是在街边,一个上了年纪中国食品网的老大爷或老奶奶简单摆着看似凌乱的小摊上来卖,也会受到不少人的欢迎。因为在很多人心里,满脸平和的老人坐在那里,就是一种无言的品质保证。

分享到:

上一篇:矿泉水“实名制”贵在坚持与推广
下一篇:假阿胶为何敢大行其道